新编十万个为什么
接口调用 意见/报错
登录 / 注册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说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北宋的政治 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青少年时代,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攻读的,他甚至 1年未曾解衣就枕。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以后能清廉为官,关 心人民的疾苦,同时,也树立了“忧天下”的壮志。
  中年的范仲淹做了官,他屡屡上书,对国家政治提出了不少 批评意见,因而得罪了宰相吕简夷,被贬职。后因边疆战事紧 急,又被召到边疆防御西夏。由于训练有方,指挥有力,多次立 了战功。回朝廷做官以后,因为提出革新政治的意见,触犯了腐 朽官僚势力的利益,又遭到攻击,被罢官贬到邓州。虽然政治上 范仲淹多次受到打击,但是他心中仍装着人民,不敢忘却“忧天 下”的责任。
  就在他被贬的第二年,他的好友滕子京主持重修的岳阳楼将 要落成。滕子京请范仲淹为这件事写一篇文章,范仲淹便写下了 传颂千古的名作《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先写了洞庭湖的远景广阔浩淼,景象千变万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这是作者在岳阳楼上所见到的。
  接着写了那些被降职远调的人及诗人在观赏景物时的不同心 情。
  在天气恶劣、湖水“浊浪排空”时,那些离开京城的人,怀 念家乡,担心自己遭到诽谤和讽刺,心情悲哀;而当“春和景 明”,风平浪静时,他们“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心情变得愉快 起来。
  最后,范仲淹写道:古代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不像上面说的 人那样,为个人利益或喜或悲;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朝廷为官,便为百姓忧虑,被贬到江湖,就为君主担忧。那么 志士仁人什么时候才高兴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也就是说,他们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更多:https://www.bmcx.com/
  以上就是范仲淹的千古名句的由来。这篇《岳阳楼记》表现 出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奋发有为的思想和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一直激励着 有志之士为人民、为国家而努力奋斗。就是在今天,仍然有着深 刻的教育意义。
  “唐宋散文八大家”指哪些人 “唐宋散文八大家”指的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 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朝以前,散文与辞赋合流,发展成为骈文。所谓骈文,就 是讲究文章要对偶双句,音调悦耳;并且大量使用典故。结果文 章词藻华丽,内容难懂,甚至空虚无聊。
  于是八大家倡导古文运动,所谓“古文”,就是指恢复先秦 两汉文章的传统:散行单句,不拘格式。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其余五个人都是欧阳修直接或者间接培养起来的。他们都赞成 “文道合一”,就是内容和形式要合一,达到又能反映一定的思想 内容,又容易让别人接受的目的;提倡平易质朴的散文风格。
  他们八人写出了大量的优秀散文。叙事生动,写景自然,抒 情真实,特别是论说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说理透彻,气势 充沛。像流传下来的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欧 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苏洵的《六国论》, 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曾巩的 《墨池记》等,都是优秀散文的代表之作。
  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我们的中学课本里,也能 读到《师说》等名篇。
最新查询: 什么是对偶 什么是排比 什么是引用 什么是双关 什么是反语 为什么要提倡多读好的课外书 世界上有些什么样的书 为什么要提倡 背诵一些精美的文学作品 你知道我国古代神话 都包括了哪些内容吗 《诗经》是一本什么书 你知道《庄子》里的寓言故事吗 《论语》是孔子写的吗 你知道屈原吗 什么叫建安文学 你知道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志怪轶事小说吗 《史记》是一部什么书 世上真有“桃花源”吗 为什么李白被誉为“诗仙” 为什么杜甫的作品被誉为“诗史” “小李杜”指的是什么人 为什么李清照的 词中有那么多的“愁” 为什么称陆游是爱国诗人 为什么称辛弃疾是爱国词人 为什么称文天祥 是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为什么说关汉卿是 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戏剧家 为什么说《三国演义》 是长篇历史小说,而不是史书 怎样看待《水浒传》中的宋江 为什么说《西游记》 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 为什么《聊斋志异》里 大部分作品写的是狐鬼神怪 为什么称《红楼梦》是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杰出的作品 为什么叫《伊索寓言》 但丁是怎样的一位诗人 什么是“文艺复兴” 歌德用了近12年 时间写成的巨著是什么 为什么莎士比亚 的戏剧至今盛传不衰 《伊索寓言》是谁创作的 为什么称巴尔扎克的 《人间喜剧》是伟大的作品 普希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为什么列夫·托尔斯泰的 小说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诚华便民查询

1、长按上方二维码,保存至手机相册;
2、进微信扫一扫,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
联系我们
接口调用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4 便民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0022420号-1 闽B2-20210351
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3号